报告会主题:【日新论坛第106讲】金属团簇催化研究 / 铠甲催化:从基础到应用
报告时间:2023年6月5日(周一)上午9点
报告地点:材料楼404会议室
欢迎全院师生积极参加!!!
第一个报告主题:金属团簇催化研究
报告人:祝艳(教授)
报告人简介:
祝艳,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于金属团簇的催化科学研究,为反应分子的精准转化创造新催化材料与催化技术。在Acc. Chem. Res.、Angew. Chem.、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ACS Catal.、催化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主编出版英文专著1部。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江苏双创人才、六大人才高峰、南京大学登峰计划等。担任Nano Research、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燃料化学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Current Opinion in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期刊编委,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报告会摘要:
具有确定组成与精确结构的金属团簇的科学研究在近十多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精确金属团簇的催化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它们为在原子层次上深入理解多相催化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材料体系,对发展结构高度精确的多相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此报告主要介绍精确金属团簇的内核原子、表面原子、次表面原子的调变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以及团簇与载体组装创制性能丰富的多相催化剂,用于连续流动反应研究,推进精确团簇催化剂研究走向更广泛易实用领域。
第二个报告主题:铠甲催化:从基础到应用
报告人:邓德会(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邓德会,研究员,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从事能源小分子催化转化方面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原创提出“铠甲催化”概念,开发出高活性、长寿命、低成本“铠甲催化剂”,研制出高性能电解水制氢制氧系统并实现产业应用。在Science、Nat. Catal.、Nat. Nanotechnol.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90余篇,他引1.5万余次,申报国内外专利102件。已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基金委重大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英国BP公司、丹麦Topsoe公司、中触媒等多个科研项目。曾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2022)、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四完成人)、第一届中科院青年五四奖章(2022)、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7)、国际催化大会青年科学家奖(2016)等荣誉。
报告会摘要:
催化学科经过近190年的发展,已建立了以“反应活化能”、“表面吸附”、“活性中心”等为代表的基础概念,为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面向实际应用的催化剂开发,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迄今为止,人们对高稳定性催化剂的开发基本上还停留在一个试错阶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报告人团队通过合成策略的创新,创造性地将非贵金属纳米粒子精准地封装在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卷曲形成的“铠甲”中,发现高稳定的二维材料能够保护非贵金属免受苛刻环境如强酸、强碱等介质的刻蚀,而非贵金属的自由电子可以转移到二维材料“铠甲”表面并激发催化活性。基于此,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铠甲催化”概念,并在二维材料卷曲形成的零维、一维、三维“铠甲催化”体系中得到拓展和完善。成功实现了“铠甲催化剂”在强酸、强碱、高温等苛刻条件下的催化体系(燃料电池、电解水、电解硫化氢、二氧化碳转化等)中高活性和高稳定性地运行,为苛刻条件下高稳定性和高活性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途径。基于这一概念,开发出整体式非贵金属“铠甲催化剂”,并将其应用到电解水中,解决了电解水中非贵金属催化剂活性低和稳定性差的双重挑战。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的电解水制氢制氧装置和系统,并实现其在工业绿氢和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版权所有 williamhill官网 - 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地区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 邮编: 350108 电话:0591-22866539